长期征集
日子很难,生活不容易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,有苦说不出的感觉,受苦的人最懂。
和吃苦相比,有苦难言,无人问津,可能比苦本身还难受。
重生之后,叶檀老师变了很多,变得能吃苦,吃自己的苦,吃别人的苦。
她说,有苦我们一起分担。
每周六,叶檀老师都会亲自回复,并在公众号上发出,有苦难言的朋友,如果你也想和叶檀老师倾诉,把你的故事,发送到邮箱yetanbusiness@163.com,叶檀老师看到,一定会回复。
记住,这世界还有人,关心你,在乎你,理解你。
文/叶檀财经团队
闷热难当的8月,到医院进行第14次复查,年复一年、月复一月的复查,让我的年轮一圈圈增加,人到中年,生命突然开始定期轮回,是在向我传达不同的讯息。
现在到医院,不只是为了寻找身体的答案,而是享受灰烬过后的满眼新绿,纳兰容若说,人生若只如初见,对我来说,这不止是词,无关于爱情,而是触手可及的人生现实。
放空自己,让世界渗透进来。看,看病人的苦、医护人员的累;听,听大厅的音乐,候诊间的嗡嗡人声。一个个表情,就像一幅幅油画,静静的流淌过骄阳下的旷野。
白天人声鼎沸的CT机房前,夜晚空无一人,年轻的女儿坐在轮椅上,陪着躺在长椅上的妈妈候诊。他们早上9点到,加号到晚上9点,母女精致的妆容有点花。母女俩相依为命,平时打扮得美美的吃着火锅唱着歌,直到妈妈突然被重病击倒,我听到这个病的名字,知道这是她们磨难的开始。
每一次在医院,看所有人都像第一次见到,认识一个生命,也就像他刚刚生长出来。不刻意寻找价值,也不强求自己体悟什么,放空自己,世界进来什么就是什么。时常接触痛苦,这件事本身就是价值。心头残存的那点骄妄,如艳阳下的冰山,很快消融。
从医院复查出来,院子里开了几朵大大的蓝紫色的喇叭花。这几朵花真不容易,去年开的那支坏了,他们换了个地方绕着铁栏杆继续长,临到立秋的时候,终于开花,很快会开满院。
回到家,球球一步也不离开我,猫咪晚上在床上大闹开宫,猴头猴脑的桔小宝一屁股坐在我心口,惩罚我几天不回家。
说起大闹天宫,这本1961年的动画片是不少人一生的美好回忆。直到今天,也绝少有国产动画片能够望其项背。
一直期待能有比肩之作出现,千帆过尽,还得慨叹,经典终归是经典。近期上影出品的《浪浪山小妖怪》,涂上了一抹希望的亮色。
浪浪山地“中国味”很正,老的地道。但老味道背后,是满满的新江湖。
一切都没变,一切又都变了。
抛开艺术性不谈,浪浪山小妖怪最感人的是其文本内涵。这里简单剧透下。
浪浪山的野猪妖听妈妈的话,到大王洞求职,结果考了三年都没考进去,只得托关系,寄希望于发小蛤蟆精。
为了好好表现一番,争取转正“入籍”,野猪妖在蛤蟆精的协助下,拼命干活,擦铜鼎。
可惜干得太认真,鼎擦得太亮,弄掉了虎老板先辈们的刻字,被逐出大王洞,甚至有性命之忧。
逃命之际,两个小妖听闻唐僧师徒取经的传奇,突然悟道:“他们可以取经,我们凭什么不可以!”
为了凑齐人数,野猪妖和蛤蟆精先后找到话痨黄鼠狼和社恐猩猩怪。四只妖,野猪妖是leader兼二师兄;蛤蟆精是唐僧,负责出面化缘讲佛;话痨黄鼠狼被硬掰成沉默的沙僧,且只剩两句台词;口吃社恐的猩猩怪,一直在学习说,齐天大圣。
他们扛着捡来的木棍、钉耙,带着跛脚的白马,穿着化缘来的袈裟,开始取经之路。
一路上,没什么人看得起他们,很多人说他们没戏,长得不像,出身不行。一只妖怪嘲笑道,孙悟空和佛祖认识,唐僧是金蝉子,猪八戒和沙僧也曾经是神仙,这样的出身,才配取经,才有资格去西天。
似乎取经这件事,出身决定了一切。
但,四只小妖不想被命运束缚,他们想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。浪浪山小妖怪的英文名字是Nobody,可以理解为无名之辈。
看完这部电影,留在脑海里几句话。虽然,每个人的起点无法选择,终点也无法决定。但这场没头没尾的人生旅程,每一步路都要自己走。不管路途多么艰辛,我们有权利,决定往哪走,去向何方。
每个人自打出生就在取经,差别在于取什么经,而不是能不能取。想成为盖世“英雄”,其实不难。不需要高人一等,也不需要特殊能力。
只要活成自己。
牛市,牛市,到处都在讨论牛市
牛市论调愈演愈烈。
8月5日,信汇泉私募基金总经理孙加滢在接受凤凰财经采访的时候说,现在已经来到史诗级牛市的起点,未来可能会将6124这个高点掀翻。
据拾个点公众号整理,孙加滢不少历史观点,回溯来看还是有些看头。
比如,对黄金的判断,2019年孙加滢就预测黄金会有大牛市,并喊出4000美元。2019年黄金在1200美元附近,如今已经在3400左右了。
几乎在同一时间,刘纪鹏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如果这次市场能够有效突破3700到3800点,可能就会进入一个持续的慢牛行情。
国泰海通在最新的交流中,也把对上证指数的点位预期调整到了3800到4000。
对未来的预期,是过去情绪的延续。近期市场表现强势,超过多数人的预期。指数在3600突破未果后,仅仅调整了两天,便再度上攻,重新站上3600。
尽管8月份指数上攻的成交量低于7月份,但最活跃的两融却创出新高。Wind数据显示,截至8月5日,A股两融余额达20002.59亿元,创逾十年新高。
上一次2万亿级别的融资余额,还要梦回2015年大牛市。
据万得的统计,两融靠前的行业,为电子、非银金融、计算机行业等,生物医药、军工等强势板块,融资也非常靠前。
上周的檀几条我们分析过,两融和牛市关系密切,是一种自我实现的强化。市场越强,融资越猛,本轮行情看来同样如此。
根据数据GO的分析,因为市场体量不同,这一轮两融没有2015年那轮杠杆率高,如果要冲5000点,两融余额或许要到4万亿以上。
新增开户数同样体现市场热度。上交所发布的报告显示,7月A股新增开户数达196万,相较于6月份环比增长19%,同比大增71%。
截至7月底,2025年前7个月,A股共新增开户数1456.13万户,同比增长36.88%。
市场越好,开户越多,牛市越长,时间越烈。
不止A股,港股也出现一些许久未见的情况。据Kevin策略研究,截至7月底的一周,主动外资时隔41周首次流入港股和ADR。
尽管流入规模只有区区429万美元,但相比过去动辄单周流出过亿美元的趋势,已然是大幅改善。
南下资金作为这几年香港市场的绝对主力,一如既往的凶猛。据东方财富的数据,截至7月底,南下资金累计净流入港股超过8000亿,远超过往记录。
内资大幅南下,外资放缓流出,两者共同作用,导致香港市场流动性非常充沛,只要有利好,即刻大幅上涨,让A股投资者叹为观止。
不知不觉,香港快要成为全球最大的财富管理中心。
8月4日,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公开表示,2024年香港资产及财富管理市场表现亮眼,管理资产总值按年增长13%,达到35万亿港元。 高净值投资者对香港财富管理服务需求旺盛。
余伟文还表示,在宏观环境不确定性下,港府积极创新、优化市场,国际投资者对中国资产和人民币资产的配置占比正逐步提高。香港有望在今年成为全球最大的财富管理中心。
香港财富管理的有力竞争者是新加坡,有些此消彼涨,新加坡的财富管理在过去两年增速很快。
2025年7月15日,新加坡金管局发布报告,2024年新加坡资产管理规模首次突破6万亿新元大关,连续两年增长达两位数。
6万亿新元大约是36万亿港币,和香港2024年的管理规模非常接近。
香港金管局之所以有信心在2025年超过新加坡,因为香港市场有起色。
香港IPO越来越多,规模越来越大,新加坡市场明显黯淡。2024年,新交所IPO数量创下近20年来的新低,仅有4宗IPO,且都为非主板,募集资金合计区区3100万美元,甚至不如马来西亚。
据马来西亚交易所的报告,2024年马来西亚IPO有46宗,融资规模达15亿美元。
IPO少,退市的多,导致新交所上市公司数量相较于2013年的高点,减少近20%。
为了吸引企业到新加坡上市,新交所做出了不少努力,包括降低上市门槛等等,但2025年的效果不明显。据新交所的数据,截至8月份,新交所IPO的公司只有5家,且规模都比较少。
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市场的变化这两年沧海桑田,从不看好香港,到再看好香港,有点消息就上涨,在几年前无法想像。
但这就是市场。
国内股市如今似乎也不需要什么刺激了,再没人提及央行924创设的那堆工具。激情来了,比什么政策都管用。
债市划时代的变化 城投债可能全面退出?
2025年年初,政府工作报告中,特别提出今年的一大任务是,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。
其中明确要求,完善和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,优化考核和管控措施,动态调整债务高风险地区名单。
市场对这项今年的重点任务关注度一直不高。直到730重要会议,最高层破天荒不提房地产,反而再次强调要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,严禁新增隐性债务,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地方融资平台出清。
据债市研究的文章,出清两个字,可能意味着城投要全面退出,这是划时代的句号。
财联社年初报道,2024年,多地压降融资平台,数量占比达50%以上,比例最高达76%。
财联社的报道还称,2025年,多地依然把压降融资平台数量、推动融资平台退出与转型作为化债工作的重点。部分机构分析认为,在“一揽子化债”方案背景下,本轮“退平台”旨在真正推动平台实质性退出并转型。
2025年3月6日,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也对外披露,2024年地方融资平台减少4680家,占2024年减少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。
8月1日,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再度成为热门话题,原因是财政部“突然”通报多起典型案例。
据财新等媒体报道,财政部通报的六起案例,涉及辽宁、山东的高标准农田项目,福建厦门、四川成都两地的国企巨额垫资等内容。
这是财政部年内第二次通报隐性债务问责案例,足见政府决心。
在压降债务的同时,政府还在进行存量置换,加快专项债发行等方法,进一步降低风险。
据央视新闻等媒体报道,财政部信息显示,截至6月末,2025年的2万亿元置换债券已发行1.8万亿元,占全年额度的90%。全年新增专项债额度4.4万亿元中,有8000亿元定向用于化解存量隐性债务,已发行4623亿元。
另外,从期限和利率来看,地方债的期限越来越长,10年期以上债券占比创历史新高。据财政部数据,2025年上半年,10年期及以上期限的债券占比达到76.65%,相比于2018年占比大幅提高接近60个百分点。
利率降幅更加明显。据财政部数据,从2024年1月到2025年6月,地方债券的月平均发行利率从2.6%大幅降至1.8%。
在地方压降债务的同时,中央杠杆率不断攀升,这导致2025年上半年,中国宏观杠杆率首次突破300%。
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最新发布的《2025年二季度宏观杠杆率》显示,2025年二季度,宏观杠杆率上升1.9个百分点,从一季度的298.5%升至300.4%。
其中,政府部门是最大的贡献者,其他部门仍然在去杠杆的路上。
一些成果露出水面。
过去曾有一个名单,12个省份被纳入高风险地区,投资项目也因此受到约束。8月6日,第一财经、上海证券报等媒体先后报道,内蒙古已经从高风险名单中退了出来。
报道援引内蒙古官方的一系列文件。近期,内蒙古人大网站披露《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2024年自治区本级财政决算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》,建议“要巩固退出地方债务重点省份成果”。
这被看作是退出高风险省份名单的一种确认。
未来,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和内蒙古类似的地区,退出高风险名单。
丰田首用中国零配件,中国供应链大突破
8月4日,中国供应链传来突破性消息。
日经中文网报道称, 丰田将在其东南亚最大的生产基地泰国,采购中国厂商的零部件。2028年,我们将会看到丰田泰国出品的电动车上,有中国零部件的身影。
日经分析称,丰田此举主要是希望借助中国供应链的成本优势,提升产品竞争力。丰田的动作,将成为日本汽车供应链的重大转折点。
日本企业过去一向抱团,主机厂出去会带动一众日本零配件小兄弟一起出海。但全球汽车产业竞争日益激烈,丰田开始尝试突破过去的供应链限制,和中国供应链深度融合,这对日本企业来说,是范式上的大突破。
我们今年调研汽配企业的时候,负责人曾经信心满满地告诉我们,未来德国、日本企业都会越来越多使用中国供应链,增强自身的竞争力。
话音刚落,丰田就有了实际行动。
德国方面也是类似的情况,博世中国区总裁在近期的演讲中就说道:“过去中国需要博世,但是现在博世需要中国,需要中国的创新,需要中国的速度。”
日本、德国两个制造业强国对中国供应链高度认可。
中国供应链的韧性,还体现在转口贸易上。8月5日,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,6月份,中国大陆对美国的贸易逆差降至近21年来的最低水平。
与此同时,越南和中国台湾省对美国的逆差却创出历史新高。
从升降金额看,中国对美国贸易逆差减少的部分,刚好被越南等东南亚地区“吃掉”。据日经中文网整理,6月美国对中国大陆贸易逆差环比减少44亿美元;而印尼、马来西亚、台湾省、泰国和越南的贸易逆差总额却增加了46亿美元。
日经报道称,老川警惕“迂回出口”的增加。
8月7日,海关总署公布的进出口数据,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,中国+的力量。
2025年前7个月,中国进出口总值为25.7万亿元,同比增长3.5%,增速较上半年加快0.6个百分点。
其中,出口15.31万亿元,增长7.3%;进口10.39万亿元,尽管下降了1.6%,但降幅较上半年收窄1.1个百分点。
单独看7月,出口增速为7.2%,比6月份的5.8%提高了1.4%。进口从上个月1.1%,提高到4.1%。
出口目的地中,东盟继续快速增长,欧盟次之,美国仍然两位数下滑。
据海关总署的数据,2025年前7个月,中国和东盟的贸易总值为4.29万亿元,同比增长9.4%,占比为16.7%;
中国和欧盟的贸易总值为3.35万亿元,增长3.9%,占比为13%;
中美之间的贸易额前7个月还剩下2.42万亿,降幅为11.1%,占比为9.4%。
东盟高占比,估计“含美率”在上升。脱钩断链没那么容易,如果这么简单,老川也不会在4月份的强硬后,对中国的态度开始放缓。
当然,风险一直存在。本周,老川接连宣布对药品和半导体单独加税的消息。
据第一财经消息,当地时间8月5日,老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美国将首先对进口药品征收\"小额关税\",在一年至一年半时间内,将把税率提高至150%,然后再升至250%。
这则消息让国内本在高位的创新药等相关板块,出现不同程度的调整。
据华尔街见闻消息,8月6日,美股盘后,老川宣布,将对所有含有半导体的进口产品征收100%的关税,但对于那些已经或明确承诺将生产转移至美国的公司将给予豁免。
除了针对半导体和药品的关税,老川还签署了针对印度的额外关税。据新华社8月7日的报道,老川于当地时间8月6日签署行政令,对印度出口美国的产品加征25%的额外关税。理由是,印度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进口俄罗斯石油。
印度第一时间的反应是,美方的做法“不公平、不公正、不合理”。
截至目前,印度方面没有采取报复的消息出来。据观察者网8月1日的消息,多名印度知情人士表示,当前,印度已排除立即报复选项,正设法安抚白宫,考虑增加美国进口等举措。但据透露,印度没有国防采购计划,并已告知美方自己对购买F-35隐形战斗机不感兴趣。
新华社8月4日的消息则称,印度总理莫迪在8月2日,公开呼吁民众购买本土产品,在全球不确定性加剧之际减轻印度经济所受冲击。
路透8月7日分析,美国对印度动刀会产生更多次生效果。
老川目前对印度的态度,可能会导致印美二十年来取得的外交进展付诸东流;俄罗斯正在试图利用美印之间的裂痕,恢复俄印中三边关系和新的防务项目。最新的消息显示,为了应对美国压力,印度甚至开始主动寻求修补和中国的关系。
8月7日,环球网援引印度新德里电视台、《印度斯坦时报》等印媒消息称,印度总理莫迪将于8月31日至9月1日访问中国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。
这是莫迪7年来首次访华。在这么敏感的时候访华,意图相当明显。
中国会和印度一样,因为俄罗斯被加征新的关税么?8月8日,外交部在被问到相关问题的时候,做出了回应:
中国同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世界各国开展正常经贸能源合作,正当合法。我们将继续根据自身国家利益,采取合理的能源保障措施。
我们正当合法,你管不着。
消费补贴继续,反激烈竞争加码
一说扩大内需,人人都有一本账,主要是想消费,但不敢消费,无力消费。
此前,外界一直担心,后续的以旧换新补贴能否如期下发。8月1日,发改委的表态打消了人们的顾虑。
据人民网消息,8月1日,发改委表示,2025年第三批69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已全部下达完毕。计划将于10月份,下发第四批690亿元资金。
以旧换新对2025年的消费刺激作用明显,相当有效。
当然,除了商品消费补贴,服务消费能否补贴也是各界一直关注的。
据文化和旅游部8月1日发布的消息,2025年上半年,国内居民出游人次32.85亿,同比增长20.6%。其中,城镇居民出游人次24.52亿,同比增长17.5%;农村居民出游人次8.33亿,同比增长30.6%。
旅游花费方面,上半年,国内居民出游总花费3.15万亿元,同比增长15.2%。其中,城镇居民出游花费2.60万亿元,同比增长12.5%;农村居民出游花费0.55万亿元,同比增长30.1%。
旅游消费很旺。
除了刺激消费,扩大内需,在供给上下功夫,持续地反内X也是必须的。
本周,北京、贵州、广东等多地展开反内X行动。
据界面新闻8月6日的消息,北京市餐饮行业协会发布指出,恶意竞争,会严重扰乱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,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,挤压企业合理利润空间,侵蚀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,更阻碍整体经济的提质增效。
据光明网消息,8月5日,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集中约谈携程、同程、抖音、美团、飞猪等五家涉旅平台企业,要求相关平台企业严格遵守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》《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》等法律法规规章,坚决制止价格乱象,维护公平、有序、诚信的市场环境。
据《南方都市报》消息,8月4日,广东省快递底价整体上调0.4元/票,均价涨至1.4元以上。
提价的原因是,按照有关部门要求,各家均不得低于1.4元成本价揽收,否则将遭受重罚。
这里有个很重要的信号,就是不能低于成本价。成本价,可以根据行业平均水准核一个出来。我们买房子时,也有相同地段的底价,同一个道理。
如此竞争,没有人会获益,平台不会、商家不会、消费者也不会。高盛最近的研报显示,外卖大战导致阿里巴巴集团EBITA同比下降16%,美团和京东的EBIT分别下降58%和70%。
仅6月一个月,阿里就因为外卖业务损失了110亿,按照目前的趋势不停手,9月份损失将扩大到190亿,京东二季度的亏损也超过100亿。
巨头们疯狂补贴,巨额亏损,商家们也一并跟着补贴,亏损。
据《冰点周刊》的报道,中国连锁经营协会针对外卖大战调研了33家商户,涉及超市、便利店、餐饮企业。协会发现,商家所承担比例不尽相同,多数为30%-70%,少数承担补贴份额超过70%。
网络上有大量报道显示,不少商家在未被告知的情况下,被迫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参战,不得不关门歇业。
据访食公众号的文章,2025年上半年,全国已有105万家餐饮店歇业,其中,快餐行业的情况尤为严峻,近一年歇业数量达57.44万家,相当于每分钟就有1.09家快餐店消失。
另外,九边公众号援引经济观察报的数据显示,2025 年一季度,有23%的中小餐饮企业因外卖大战歇业,其中 80% 是夫妻店和个体商户。
很多人觉得,东西便宜了,最终实惠的是消费者。
真的是这样吗?每一名消费者都不止是消费者,还是小店老板,是打工人,是求职者,如此大面积的歇业,损失的收入可能并不比获得的实惠少。
而实惠,真的是实惠吗?我们的食品安全,食物质量,产品用料,可能也被实惠掉了。
(免责声明:本文为叶檀财经据公开资料做出的客观分析,不构成投资建议,请勿以此作为投资依据。)
叶檀财经矩阵号
声明:近期,不少人以叶檀财经的名义,或xx叶檀、叶檀xx等名义,在各大平台售卖和股市相关的课程,进行和股市相关的直播。
在此,我们声明,任何和股市相关的直播、课程,均与叶檀财经无关,也没有得到叶檀财经或叶檀本人的授权,认可。
叶檀财经运营并管理的微信公众号、视频号有且仅有叶檀财经、叶檀暖人生、叶檀聊人生、半间白云、叶檀说、檀谈人生,抖音号叶檀财经、檀姐姐暖人生,小红书号叶檀财经,快手号叶檀财经,头条号叶檀财经,百家号叶檀,请用户认准上述账号。但凡与上述微信账号不一致的公众号均非叶檀财经负责运营管理,叶檀财经和叶檀对其行为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。
放松心情,把学习和享受贯穿在悠长的人生中,让我们一起成长,一起快乐。
作者:叶檀财经团队编辑:旦旦
图片:AI创作生成
叶檀财经作品 | 尽情分享朋友圈
咨询合作,请联系微信
13818756019(商务微信)
喜欢请您点个赞
启恒配资-启恒配资官网-实盘配资查询-配资之家门户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